古人以“舞”宣通氣血,祛邪外出,今之健身氣功?大舞將意念與形體動作緊密結合以達到抻筋拔骨,強身健體,和暢經脈,培補元氣的目的。
預備勢
本式有收攝心神,氣布周身的作用。
預備勢要求兩腳并攏,收攝心神,可以使腎經和陰蹺脈緊密地結合,有培補腎(補腎吃什么好)氣的作用,兩掌上托下按使氣上通、下達,貫通整個身體。
小編推薦:
揭秘(性愛秘籍)腳底按摩的八大神奇功效經絡養生:刮痧止膝關節痛
第一式昂首勢
本式有疏通經絡,增強心肺功能的作用。
兩臂側平舉,屈膝下蹲,同時抬頭翹尾,脊柱反弓,沉肩落肘,后自然伸直,同時下頦回收,尾閭下垂,軀干伸直,反復練習可以刺激上肢及肩部,脊柱各椎體及手腕周圍韌帶及肌群,可促進胸廓運動(哪種運動提高性能力),增強肺部功能及下肢力量。兩臂上捧,下按可以膈肌得到鍛煉。
第二式開胯勢
本式有通利關節,培補元氣的作用。
兩臂起落旋轉及外展、外撐可以運動肩部肌群,增強上肢柔韌性。下蹲,變換重心、開胯及擺臀可充分活動髖關節、骶髂關節,增強下肢平衡力。
第三式抻腰勢
本式有調節臟腑功能和調整椎體關節的作用。
合十掌,單腿直立,另一腿提膝,交替運動下肢內外側肌群;成左弓步,軀干向前傾,兩掌向前上方伸出,當手臂伸直時,下頦回收,兩臂前伸至上臂內側貼耳,一腳跟向右下方牽引,另一腳不動,腳趾抓地,手臂繼續向前上方牽引,重心后移,右腳跟落地,然后屈右膝,左腳掌抬起。
第四式震體勢
本式有攝魂固精,顧護正氣的作用。
屈膝下蹲,兩臂內收,后從腹前、胸前提至頭頂上方,配合提膝,然后兩側的合谷穴輕擊兩側的膽經,震動整個身體,兩腿不動,以腰帶動兩臂,用拳敲擊下丹田及骶骨,可起到運動脊柱,刺激經絡,按摩臟腑的作用。
第五式揉脊勢
本式有疏通上肢經絡和疏肝宣肺的作用。
以腰帶動,兩臂旋轉,做到從腰到胸,從肩到手逐節引動,身體側屈,勞宮穴與大包穴同高,使兩肩腰部及兩脅肋部肌肉,韌帶得到充分牽拉,強健肌肉韌帶,以維護關節穩定。
第六式擺臀勢
本式有溝通任督二脈和增強腰髖靈活性的作用。
由頭經頸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骶椎,從上向下逐節牽引前屈,兩掌沿垂線下按至兩膝之間,然后兩腿緩緩伸直,由骶椎至腰椎、胸椎、頸椎、頭,從下向上依次緩緩逐節伸直,兩掌提至胸前合掌,及兩掌沿腰部下推,使腰背部及各椎體間組織得到充分伸展和按摩,可以減輕肌肉和韌帶勞損。
第七式摩肋勢
本式有升發氣機和寬胸益脾的作用。
通過俯身掄臂、攀足和腿的屈伸,和兩手交替推摩兩脅,可增強肩關節的靈活性、疏通胸脅部氣機和下肢的柔韌性。此式動作均用弧形運動,故練時要避免直線動作。
第八式飛身勢
本式有增強肺腎功能和暢通氣血的作用。
隨上步和退步時,兩臂起落,身體隨之起伏,上肢及脊柱充分得到運動,增強了肺臟功能。兩腿伸直并攏,軀干充分向左或向右旋轉時帶動兩臂旋轉,使腰背部及脊柱得到充分運動。
收勢
收勢為諸功法的關鍵,導引運動中,氣機升發、強化,通過手臂環抱,引氣歸于下丹田,此時要有內收之勢,掌心對下丹田時,動作稍停,從而起到寧神養氣的作用。
猜你喜歡:
更多內容請關注飛華健康網中醫(中醫體質)頻道:http://tcms.fh21.com.cn/
版權所有: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/友情鏈接:724184788
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、編輯整理上傳,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,不為其版權負責。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