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冠疫情引起人們對公共衛生的高度重視,強化公共衛生學科建設呼聲此起彼伏。然而,公共衛生到底是什么?公共衛生的準確定位是什么?
多年來,國內學界對此一直模棱兩可。的確,從研究目的和內容是很難說清其概念的。然而,國內外很多定義都是這樣做的。本文試圖以問題協同處理視角來嘗試討論公共衛生的概念。
問題協同處理(Problem-solvematching)是科學研究普遍遵守的原則。就學科方法而言,每個學科都有其特定應用范疇。學科具有其獨特的理論與方法,不同性質問題應由不同學科來解決。
醫學是通過科學和技術手段來處理人體疾病或健康問題的學科,包括基礎醫學,預防醫學和臨床醫學,他們分別針對健康領域不同問題的解決。這些問題大致可以分為微觀,個體,和群體等不同層面。
涉及人體器官、細胞、分子水平者可視作微觀問題,為基礎醫學研究的任務。人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社會系統,系統中疾病常呈現散發狀態,這類問題需臨床醫學來處理。疾病預防則為預防醫學任務,所持處理方式與上相同。
當然,臨床和預防醫學有時也會跨出個體,進行一些小群體試驗和干預。當有些問題在系統中流行時,就該用群體方法去解決,這是公共衛生學的研究使命。
目前在西方發達國家,公共衛生獨立于醫學而存在。公共衛生起源于羅馬時代對公共衛生設施改善,這些舉措有效解決了群體衛生問題;工業革命期的社會不平等導致某些群體出現了嚴重的健康問題,公共衛生貢獻于解決此類問題;現代公共衛生問題重要性是伴隨工業化進程,商業活動頻繁,人口流動增加,群體健康問題不斷增加而凸顯(4)。未來,公共衛生將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。
問題與學科方法不匹配對解決問題極為不利。如:洪水泛濫的治理,應研究地理、地貌、水力動力學,以宏觀方法去解決。檢驗水中微分子顯然無濟于事。
再如:某環境下人們的行為問題,酗酒,個別人的問題一定是個人的責任,但社會系統中很多人出現這種現象,一定有社會的原因,應探索其形成的社會機制,制定社會控制舉措方可阻止流行。很多健康和疾病現象都是這樣,藥物和毒理問題應研究其分子機制,人群中散在現象應持個體處理方法,流行應該用公共衛生學方法來解決。
群體問題錯配微觀或個體方法對解決問題無濟于事,個體現象用群體方法不但不能集中解決問題,反而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。以上可見,從學科參照中理解公共衛生概念顯簡單易行,事倍功半。
公共衛生是研究健康或疾病群體現象的宏觀應用學科。群體現象存在社會行為互動為基本,必然以社會機制來表達,問題解決主要賴于社會舉措,公共衛生具有很強的社會學屬性。美國時代周刊將其歸類在社會科學類別之中。2022年的Public,Environmental&Occupationhealth–JCR雜志中,其中SSCI達157種。
科學分科和學科發展是在文藝復興之后,學科經長期凝練而定型?茖W研究基石是學科,沒有學科就談不上科學。規范的學科分類有利于科學進步。
目前在發達國家,公共衛生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。而我國目前將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混為一體,有文獻在描述公共衛生概念時關聯預防屬性,描述預防醫學概念時關聯群體屬性,忽略了二者的根本區別,形成了用預防醫學代替公共衛生的局面。以醫學思維,觀念,和方法解決公共衛生問題。當今世界不確定,充滿挑戰,群體健康問題頻繁出現。這種狀況對應對當今世界的群體健康問題極為不利。
學科有其獨特個性,結構,和行為方式。公共衛生在國際上已發展成為十分成熟的學科。作者嘗試對公共衛生特點做如下概述:探索健康問題的社會機制;秉承以理論為驅動,以證據為依據之方略;采取倡導促動,社會政策和工程等舉措;實現控制群體疾病,促進群體健康之目標。
可見,公共衛生學科的根本屬性是群體性和社會性。近幾十年來隨科學技術進步,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涌現。這些方法和技術如在其它領域一樣,在公共衛生中得到很多應用,促進了公共衛生的發展。但學科的工具并不等于工具的學科。工具不應喧賓奪主,學科的使命和初心始終不可偏離。
版權所有:養生之道網廣告合作/友情鏈接:724184788
本網站所收集的資料來源于互聯網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、編輯整理上傳,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,不為其版權負責。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,請與我們取得聯系,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。